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: 超大 行高 马上打印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

首页 > > 地产新闻 > 政策 > 前景美妙推行不易 四大难点制约“以房养老”

前景美妙推行不易 四大难点制约“以房养老”

2013年10月10日 17:02

    日前,国务院正式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提出从明年开始,启动“以房养老”的试点工作。

  一时间,“以房养老”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。有专家认为,“以房养老”优点明显,上升到国家战略后,前景光明;但也有很多人认为,“以房养老”不符合中国国情,这一政策注定推广不了;还有人认为,推行这一政策是政府在逃避养老责任……

  其实在多年前,南京就有个人、单位在全国率先推行过“以房养老”,但因为种种原因都以失败而告终。而在北京、上海等一些发达城市,也都有过类似的尝试,但最终也都夭折。本次启动的“以房养老”是否能吸引老人自愿选择而顺利推进?“以房养老”是否符合国情,还存在哪些难题?“以房养老”在巨大的银发产业经济中,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?

  连日来,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经过调查后发现,“以房养老”其实优点很明显,如果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出台,被更多的人接受,其前景十分广阔,或许将成为国人改变养老观念的一种新的途径。

  1.南京曾率先试水“以房养老”,但以失败告终

  独居老人想“以房养老”,无人“接单”

  家住玄武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的张启韵,是位独居老人,今年90岁。3年前,他由于生病开销太大,希望将自己40平方米的住房抵押出去,每月获取一定数额的现金进行养老,但直到目前还没有机构愿意接单。

  香铺营社区老年照料中心主任邵牙妹说,张启韵有严重的冠心病,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,生活不能自理,现在每月2600多元的退休金,除去支付给照料中心的1600元生活费,吃药看病的钱所剩无几,唯一的资产就是房子了。

  “2010年,老人提出要将自己住的如意里小区8号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养老,我们都觉得挺好的,还帮忙张罗着。”邵牙妹告诉记者,事与愿违,因为监管责任无法厘清、市场没有先例等因素,3年过去了,至今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承接。

  就这样,从最初提出“以房养老”到现在,老人唯一的财产、那套房屋也就一直闲置着,眼看病情日益严重,愿望依旧落空。

  养老公寓尝试“以房养老”,未能成功

  在2005年,南京汤山的温泉留园老年公寓,在全国率先创立“以房养老南京模式”,但最终没有推行成功。

  这个模式提出,对我市拥有60平方米以上产权房、年满60岁以上的孤残老人,健康 (论坛)状况不论,自愿将其房产抵押,经公证后入住老年公寓,以后终身免交一切费用,待老人去世,房屋产权归养老院所有。

  “经过测算,按照当时的价格,1套60平方米的房子约三四十万元,一个老人每年花费约1万元,老人如果不生病,顺利度过余生没有问题。”原温泉留园老年公寓负责人刘晓燕介绍,如果老人忽然因病瘫痪或长期住院,养老院支付的医疗费用就是无底洞了。

  “后来,温泉留园老年公寓合伙人在经济上发生纠纷,无法再经营下去,已经入住的老人就全部搬出去了,‘以房养老’的尝试也就夭折了。”江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钱捍民说。

  银行试水“养老按揭”,成交为零

  2011年,中信银行也推出“养老按揭”业务,要求设定相对严格,贷款最长为10年。“身体健康良好,并提供我行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报告,借款为养老用途。”该银行相关人士说,借款人应有两套或以上自有住房,如果只有一套自有房的,该借款人必须增加一名亲属,作为共同借款人。

  不过,近几年来,这项业务不仅在南京没有推广,在全国成交的案例也几乎为零。

 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称,虽然银行有此项业务,但基于市场定位的考虑,并没有在南京推广,“养老按揭的需求肯定是有的,不过,由于目前市场的成熟度不高,需求量并不是太大。客户把房产抵押给银行,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有实际还款能力,而不是最终把房产收上来。”

  2.四大难点制约“以房养老”推行

  “以房养老”优点如此明显,为何前些年无法推行下去呢?记者发现,“以房养老”推行难主要来源于老人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、国内房地产价格走势、中国传统养老理念、人均预期寿命等因素。在相关配套政策还未出台前,不仅老人心里没底儿,金融机构也犹豫。

  难点一:老人改变观念难,多数人要把房子留子女

  据统计,截止到2012年底,南京60岁以上的老人达116万,按照“每年以4%—5%的比例递增”这个趋势,今年底老年人将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2%。如此众多的老人,有多少会选择“以房养老”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呢?

  “房子肯定是要留给自己子女的,怎么可能交给银行呢?”昨天,在玄武区一枝园小区,70岁的赵有才说,“我把我这房子抵押给银行以后,我可以提高生活水平了。等我百年后,房子让银行收走了,那儿女不得骂我啊。”

  该小区居民王翠兰也说,她肯定不会选择“以房养老”,只要儿女孝顺点,晚年生活还是够用的。何况儿子还眼巴巴地等着房子呢。

 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八成受访者认为“以房养老”不可行,百年之后要将房子留给子女。

  不过,也有市民表示支持,“现在一家三代都住在一起,不好抵押出去。”家住景明佳园小区的刘方兰老人说:“如果是我一个人的话,‘以房养老’不是挺好的吗?每月拿钱,也不用烦心。”

  在江宁一家电子行业工作的小周是一个丁克族,他告诉记者,这种方式挺好的,退休后可以有着可靠的收入来享受生活,提高养老质量。

  难点二:金融机构有顾虑,担心房屋贬值等风险

  据了解,幸福人寿最早在国内提出了“以房养老”的概念,但是时至今日,该业务仍未能付诸实践。

  昨天,记者询问了太平人寿江苏分公司、新华人寿保险江苏分公司、泰康人寿江苏分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,得知几家单位均未开展“以房养老”业务。

  “公司只推出了商业养老保险,年轻时买商业保险,等老了拿养老金。”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说,“以房养老”面临的困难比较多,例如房屋产权、房屋估值等,此外还有遗产纠纷等问题。具体操作起来的话,都有很大的难度。

  一名业内人士坦言,保险公司开展“以房养老”面临房产如何处置的问题。“金融机构都希望将房产变成金融资产,这就需要配套的金融工具,需要资产证券化。保险公司收了房产能干嘛,还是要走拍卖程序,最终拿到现金流。

  难点三:政策法律不配套,有关实施意见尚未出台

  昨天,在工行网点,记者看到,有市民正在咨询“以房养老”业务,不过,老百姓对“以房养老”多有顾虑,“比如住宅70年使用权限制下,产权到期时老人怎么办”。

  早在去年4月,我市出台《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》中就提及“以房养老”,这是南京官方首次明确表态鼓励。

  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许益军认为,南京应在原有的“试水”基础上进行深度调研,究竟做了哪些事情?为什么没能做下去?如何继续做下去?通过调研,总结经验教训,并出台相关实施意见。

  许益军说,目前还缺乏配套的法律保障,“以房养老”具体怎么操作等等,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,老年人权益也缺少法律保障。虽然“以房养老”明年有了具体操作办法,但短期还需要突破法律障碍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  难点四:部门协调有难度,如何配合是个大问题

  据了解,以房养老涉及到民政、人社、房产、金融、保险等多个部门,部门之间如何配合协调,哪个部门牵头,哪个部门负责,这些关系都需要梳理明确。

 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服务处周新华处长表示,养老事业涉及到30多个部门,如土地、发改、财政、规划、人社、保险等等,“民政部门无疑是主战场,但如何各部门协同作战,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。

  “更重要的,‘以房养老’还要关注广大农村老人,农村和城市房产的差异化,导致房屋价值不同,如何解决农村老人的以房养老问题,也需要引起重视。”周新华说。

  3.“以房养老”仍是当下养老模式的补充

  看上去“以房养老”是个不错的养老解决方案,可理想却与现实差距巨大,如何顺利操作,真正解决老人的养老难题?

  “以房养老”,可实现更高层次的养老

  针对有些人认为“‘以房养老’是政府让个人年轻时去买房,年纪大时又变相将房产收回,政府在逃避养老责任。”这一说法,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解释说,“以房养老”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,是一种市场行为,是一种自愿的、可选择的、补充的养老方式,不是一项养老政策。也就是说,觉得合适的人可以选择,不愿意者也可以选择政府提供的其他的养老方式。

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颐认为,老人们的生存质量各不相同,“以房养老”不会成为众多老人选择的主流养老方式。“以房养老”并不是强求每个老人必须这么做,而是根据自愿原则,有房子、有需求又愿意拿出来抵押的老人才会尝试“以房养老”,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。

  长期从事日本养老产业研究的专家黄泽民告诉记者,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,该国的“以房养老”制度对象就是针对一些退休后的低收入老人,他们将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,来预支贷款获取生活资金。中国的“以房养老”和日本的十分类似,而且群体更加庞大。

  “以房养老”顺利推进将会带动银发产业发展

  “养老方式应该是多层次的,‘以房养老’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,它的有效实行,能带动银行、信托、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。”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一位研究员也告诉记者,“以房养老”作为国际上的成熟产品,是对养老制度的补充,假以时日,在国内会有较好的发展。现在国内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,发展“以房养老”能催生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,有眼光的商家如早一步抢占这一养老市场将赢得更大商机。

  据了解,养老服务产业从老年健康保健、老年食品、老年服饰到老年旅游、养老地产等等,涉及领域非常广,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快,每个领域市场都很大,商机无限,银发产业已成一座巨大的“待挖掘金矿”。

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产业管理学院石晓燕院长指出,“以房养老涉及面广、产业链长、发展潜力巨大,有助于满足人们多层次、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。在政府保障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,若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,既可以引导投资进入短缺领域,又能培育新的有效需求,增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动力。

责任编辑:置家编辑

文章来源:http://cz.zhijia.com/news/20131010/203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