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虹:京津冀环境已大不同 未来前景可期

扫描到手机 本地 来源:人民网 发布日期:2014-09-24 09:44 字号:T|T

摘要: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如今再提京津冀一体化概念,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,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。

经过20多年的发展,如今再提京津冀一体化概念,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,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。

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峰会中提出的核心观点。“今天我们再次把京津冀这个概念提到议事日程的时候,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,”秦虹说,“有一部分人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前景可期的,另一些则认为这个概念已经提了20多年,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进展。”

秦虹表示,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级的阶段,若将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道路进行总结,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将会起到借鉴作用。

秦虹说,城镇化水平进入高级阶段是协同发展的一个基础条件,现在的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。根据统计,京津冀三地的总体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%。“当一个地区城市化率超过50%,每个地区都开始扩张和发展壮大了,这个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的基础条件就逐步存在了。”

而城市群内的发达程度、集聚能力和扩散需求,则决定着这个城市群的形成和协同发展的进程。从世界各国城市群形成的历史来看,当一个城市群中由较为弱势的一方提出一体化时,通常这个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比较缓慢。

“但是当这个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提出要搞一体化和协同发展时,这个推进速度会大大加快。”在这个过程中,北京无疑充当着龙头城市的角色。

统计数据显示,2013年北京市的GDP构成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7%,是全国最高的水平,这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比重。同时,北京大量的制造业和市场的外溢发展,也对一体化有更强烈的诉求。

“北京过去没有这么强的经济实力,也就没有这么强的扩散需求,”秦虹表示,“现在北京发达的水平和向外扩张的需求,也决定了未来京津冀的发展。”

同时,经过不断发展,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条件已经大为改观,这对于城市群各城市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。

秦虹也认为,产业的分工和协作也是一个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。她表示,过去,各个城市是各自的发展格局,城市之间是相互竞争的格局,摊大饼式的外延发展,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相对是不紧密的。“但是随着近年来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调整,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分工和协同发展各自确定了一些特色的定位,将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定位大幅度地加强。”

此外,秦虹说,一个地区的城市群形成,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发展,很重要的是决定于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,需要发挥政府在协同发展中的作用。

“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小组已经成立,办公室已经成立,由国务院的领导直接来负责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,我们所面临的背景,产业的基础条件,协作的机制已经大为不同”秦虹说,“所以,我们对未来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充满希望,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可期。”

责任编辑:胡红艳
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:
  • 支持 支持 0票
  • 努力 努力 0票
  • 雷人 雷人 0票
  • 无聊 无聊 0票
  • 难过 难过 0票
  • 愤怒 愤怒 0票

精彩组图

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, 点击查看>>

发表评论 用户名:置家网友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
已有 0 条评论, 点击查看>>